0
啟程
sun-morning
sun-noon-1
sun-noon-2
sun-night
loading ...
走過創傷森林,看到人生雲海中的日光
  回想從好久以前,來到助人協會,經過心理師耐心陪伴、治療與探討,也有一段時間了,對於童年創傷,對於早期創傷,甚至恐懼的性創傷,一直想著自我探討,靠著努力讀書、聽演講、上課以來療癒自我,因為一心想要趕緊痊癒、希望自己要認清、要走過、然後才能學習放下。有時候簡直是用一種眼睛直視太陽的眼睛,不斷強迫自己整理過去、認清情緒、面對創傷、修正保護自己,時刻提醒要自己覺察過去創傷對自己的副作用及影響。因此有時痛苦、有時疲憊,甚至還有還痛哭流涕,疲累至極。最後收拾淚水,一次又一次要自己繼續努力與堅持。於是,這時忽然覺得自己也是該放鬆的時刻了。   偶然的機緣,連續假期下決心想放鬆渡個假,來到夢寐以求的阿里山,卻是毫無規劃的隨興。沒想到抵達了阿里山園區,當地突然下起滂沱大雨,衣服與鞋子全濕透,甚至連導覽的園區路線圖,都濕到模糊成一片,因為自己一心想要放鬆,隨興渡假的決心是堅定的,即使因規畫不周,到達阿里山的園區,才發現只剩一個小時可以遊園,於是緊急決定迅速遊園車及小火車坐一圈,做個瀏覽,隔日再回來細細品味阿里山之美,心底也都覺得渡假時光真是無限美好。隔日走回阿里山的森林中,覺得人類的渺小、人是在大雨中,也就覺得煩惱也就無足輕重、莫關緊要起來。傍晚黃昏時刻,從時不時出現的雲海中,發現日光其實若隱若現,這不也是好像人生一般嗎?   回想經過這一段克難的自助旅行,雖然處處驚嚇、處處危險,但經過自己的轉念,其實也是處處驚喜、處處收穫,也許這就是面對人生創傷的寫照吧!經過一趟渡假之旅,重新回到自己的創傷治療歷程。重新面對此刻的自己。決定要好好重新面對自己。   歷經創傷的人,往往會從困惑、不解、難以接受、討價還價、難以接受,甚至不斷的循環重複,有時甚至不知為何自己會莫名落入如此人生的考驗。但是相信一切都有其意義與價值,只是我們目前還不明瞭。人生也許是不知名的禮物,要等到某個時間才能予以命名,但是相信凡事都有存在的意義。突然想到張小燕曾提到:「自己命格中的婚姻就是個《生離死別》」,但是目前七十多歲的她,卻覺得自己人生是豐富的。也許創傷也是如此,就像渡假中突然的滂沱大雨,打壞所有的計畫、傷害身心靈、甚至痛徹心扉,但是相信我們當走過了創傷森林,就有機會看到人生雲海中的日光。祝福所有為創傷努力的人及我自己,期待大家共勉之。
回作品列表
comment
留言給我們
sound
開 / 關
info
關於計畫
human-left
human-right
活動緣起
label-bg-top
label-bg-bottom

「性侵害創傷復原之路作品展」每年邀請經歷性侵害事件的倖存者參與,鼓勵他們自由且不受限制地創作,分享他們的生命經驗,並且自在地抒發他們真實的情感。今年的作品展主題為"我看見",透過生命時區的概念,表達每位創作者的生命經驗;我們很榮幸邀請到 8 位性侵害倖存者,透過書寫、繪畫與攝影等不同形式,完成了 16 件作品,他們透過創作,或爬梳複雜的思緒,或訴說經歷創傷的苦痛,又或是表達克服困境的欣喜,一一描繪出自己此刻生命所在的時區,以及所經歷、所看見的人生風景。

此外,「性侵害創傷復原之路作品展」今年已邁入第五屆,除了線上有聲書網站,我們亦將在 2022 年 10 月 1 日舉辦為期一個月的實體展覽,並免費發行活動小冊收錄參展作品,期待讓更多性侵害倖存者知悉專業服務的重要性、願意透過專業的協助踏上復原的道路,也讓更多人認識性侵害事件的本質及它所帶來的影響。

主辦單位
organizer

「助人專業促進協會-性侵害創傷復原中心」受衛生福利部補助成立,服務對象為早期或童年經歷過性侵害事件之倖存者,透過表達性藝術治療等多元的介入模式,幫助倖存者能面對過往的性侵害事件,進而達到創傷復原與療癒,同時提升自我保護能力、自我價值感,恢復生活適應能力,預防再次經歷性侵害事件。

活動參與人員
督導
潘含恕
心理專業人員
邱春蘭、王莉如、羅敏霜
專案人員
賴佩吟
專案製作統籌
呂芳萱
視覺設計
黃于倫
網頁視覺介面設計
周偉仁
網頁程式與互動設計
蕭宇彤
佈展執行
張詩晨
錄音、聲音製作
范峻瑞
配音
 高曼華、林郁婷(復原中心助理)
聯絡我們
地址
33066 桃園市桃園區復興路 207 號 16 樓 1601 室
TEL
03-3359532
主辦單位
organizer1
指導單位
sponsor1
organizer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