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
啟程
sun-morning
sun-noon-1
sun-noon-2
sun-night
loading ...
數算恩典——波濤洶湧時
小魚
  我喜歡看卡通,因為在卡通裡,正義的一方永遠會贏,感覺這世界充滿了愛與和平,但事實是:世界上有更多的東西。   現在回想起來還覺得不真實,因為我要寫下的是上一週的自己,上週二正考慮要不要跟課長提出離職的我,現在開心地,由衷地感謝空氣、雨水及自己,還有最感謝的主。   來到廠護工作三個月了,中間擺爛了一個月,完全跟我認知的不一樣⋯⋯以前常聽到的是:廠護,是正常班,可以顧到家庭、孩子,要退休的護理工作。上廠護的訓練課,我整個覺得:「天啊!我完全聽不懂⋯⋯什麼法規?什麼公安意外?什麼安全衛生管理師?這些到底是什麼東西啊?」。廠護是一個,需要獨立工作的護理師,因為全廠就妳一個專業人員,沒有太多人懂妳的工作內容(也就是說妳擺爛就只有自己知道),沒有太多人可以問,但法規「規定」廠護要做的事情很多,簡言之就是「自由心證」(這點倒是跟個管師很像)的工作,只有妳自己知道妳有沒有好好做事,沒有 order,沒有醫生會追著妳要東西,沒有既定的規則,聽起來好像很美好,對嗎?錯!對一個月前的我而言根本是惡夢⋯⋯   初到廠護工作的我,經歷了幾個階段,剛開始,課長說什麼我就做什麼,其實沒有太多的事,有一位公安同事,教會我很多東西,但其實有一半的東西我都聽不懂,從這中間我也知道,課長只交給了我很小一部份的東西。一進去最大的挑戰就是辦理年度健檢,後來發現,大多的前置作業他們都幫我完成了,所以很順利辦完了年度健檢,這樣的我過完了第一個月的試用期。   辦完健檢,醫務室也被我重整過了,我發現,我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該做什麼,每天愈來愈慌張,因為在乎著別人的眼光,我開始無法做決定,不只是工作上,甚至連生活上都難以決定⋯⋯我和心理師討論著這一切,發現自己很在乎公安同事小天的眼光。小天是個善良、熱心的安衛管理師,在公司也算有幾年資歷,他在工作上協助我許多的事情,但也抱怨著許多事⋯⋯後來我感覺到自己不太能負荷他的負面情緒,但我不知怎麼拒絕,我怕我做的決定,做的工作最後也收到他不好的評價,那一次的會談中,我想起了爸爸,一個讓我恨不下去的人。小時候每當我求救完,隔天就感覺到爸爸的不理睬,我很害怕,開始會試圖討好他,關係恢復後,我不喜歡的性侵事件就又會出現,想過離家出走,想過打「求尋專線」,但心中很怕自己毀了這個家,所以隱忍著,到了國中畢業,選了一間規定住校的專科,理所當然地讓自己離開家。   小天讓我聯想到爸爸,這環境中似乎是唯一一個幫助我的人,但感覺敏銳的我承載不住他對這環境的抱怨⋯⋯就在會談休息一週的時間裡這一切發酵了⋯⋯   11 月剛好開始上職護的訓練課程,我陷入一個很深的深淵裡,工作沒有成效,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,家庭無法顧及,我沒辦法放鬆,沒有耐心陪孩子,甚至連簡單的「收菜」這件事,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做?!我心裡一直在跟自己打架,覺得要自己打起精神,只要我想就可以,但其實我愈是這樣,心中就有深深的無力⋯⋯職護課程也上得很辛苦,明明老師講的是中文,我卻一點都聽不懂,心中更是慌亂,後來在我們公司的廠醫建議下,我請先生陪我回身心科調藥。不知道是自己吃得少,還是調藥的緣故,我每天都昏昏沈沈,早上起床成了很痛苦的關卡。   調藥的過程也很煎熬,除了一週要回診一次之外,為了讓自己儘快回到生活軌道上,同時選擇了「微電療」的治療,15 分鐘/次,可以每天做,也可以依自己的時間二天做一次,我沒有太固定的時間,但若當天上班,讓我很難熬或不知道有什麼方法能讓自己更好,我就會請先生帶我回診所做微電療。醫生建議一個療程做 6 次效果較明顯,我大約做了 4 次吧。其實微電療有點像讓腦袋強制關機的概念,不會一直停留在負面思考中,幫助我們晚上睡眠品質的提升,但對我而言電療是很忍耐地做,因為電療時我會感覺暈暈的,不是太舒服,還好過程中有主耶穌和先生的陪伴,真的覺得暈得不舒服會禱告求主幫我,先生看我難受時,也會緊緊握住我的手。   在這二週中,我覺得時間好漫長,每天都在找「浮木」,有時是跟先生說,只要我說:「我沒辦法做…我無法工作…」他就會很擔心,會立馬請假陪我,有時會打給同是職護的小君,她會想盡辦法幫我撐在工作崗位上,甚至當我真的很難熬時,姐姐也給了非常大的支持,當然中間也試著跟心理師求救,但天不從人願,我一直無法順利跟心理師聊到任何我的狀況,心中明明很清楚這是很正常的(無法和心理師聯繫上),但還是有種被遺棄的感覺,有種無法自己的沈淪感,很可怕,覺得自己會不會毀了這一切,我愛的家,我的家人,二個小寶貝⋯⋯   感謝主,我撐到了會談的時間。這段時間很多人陪我,很多人給我力量,不論是家人、朋友、教會的代禱,或是工作上的同事,告訴著我,我似乎摸不到的自己,他們提醒著我,我多棒,但效果還是非常的有限⋯⋯心中一直有一個想法「撐到會談」,會談後或許就會有一個決定。   會談當天,一樣的場地,一樣的時間,一樣的位置,一樣的距離,一樣的人(我和心理師),卻有很不一樣的經歷。心理師在我的求救訊息中,大約知道我的狀況,也因為情況很特殊,她陪我走過很多歷程,但沒有像這次這麼嚴重的急轉直下過,所以在我說完後,她很快地就她所搜尋到的線索,幫我理出頭緒,點出可能的原因。很特別的經驗發生了,而且明顯到我無法忽視⋯⋯心理師就在我們都沒有移動的情形下,忽遠忽近,瞬間我會覺得我跑走了,跑得遠遠的,心理師的臉變小,好像若是可以,我會跑得更遠一樣!?在她點到問題核心時,我就跑掉了,我很疑惑發生了什麼,提出說:「妳(心理師)變得離我好遠」,心理師馬上安撫我,說了一些事,我立即就回來了,只要是說讓我有安全感的事,我就會回來,感覺就是原來的距離,或更近,我感覺自己一直在同樣的空間、距離裡,飄來飄去⋯⋯明明一切都沒有改變,但我卻一直逃開,回來,飄盪,我告訴心理師,她解釋了,是我的潛意識在跑,而且我們在會談中反覆試了很多次,只要我受到肯定,我覺得安全,我就會回來,若講到我很難做到,或我很模糊不定的選擇中,我就會跑得遠遠的~   在會談中我清楚了自己的狀況,心理師也告訴了我,我可以怎麼做,試著讓我的狀況改變。因為我內心的不當連結,把爸爸和小天連結在一起了,所以心理師請我先跟小天保持一些距離,斷開他和我之間的連結。會談後的隔天,跟課長簡單說明了我的情形,請課長協助我可以避免工作上和小天的接觸,我讓自己單獨吃飯,狀況的確好一些,但我還是覺得難受,我想是因為,我在做我很不習慣做的事。覺得自己連挑吃飯的位子都有困難,覺得自己很奇怪,但很多時候我若覺得困難時,我會禱告神,請求主的幫助,就這樣難捱的一週我撐過去了,我知道雖然還是撐得很辛苦,但狀況是平穩的。   到了隔一週的會談,我們討論了這一週的情形,算是平穩,但我還是很辛苦,所以心理師告訴我,我心理狀態回到無能為力的小時候,所以我覺得手足無措,我需要練習重新面對,得先讓自己知道沒有小天,自己還是可以完成工作,我也要試著去面對小天,說出自己的感受(就像是可以對著爸爸說出我的想法⋯⋯),讓我自己知道,我已經長大了,不再是當初那個無能為力的小女孩,而且我已經在那時做出我所能做的最好的決定,而不是我一直以為的「我沒有保護好自己」。   我第一次在有狀況中寫下這一切,也沒想到真正完成這一篇已經是一年後的事,人生的風浪還在繼續,或許還是會跌跌撞撞,但相信我們都能遇到更好的自己。
回作品列表
comment
留言給我們
sound
開 / 關
info
關於計畫
human-left
human-right
活動緣起
label-bg-top
label-bg-bottom

「性侵害創傷復原之路作品展」每年邀請經歷性侵害事件的倖存者參與,鼓勵他們自由且不受限制地創作,分享他們的生命經驗,並且自在地抒發他們真實的情感。今年的作品展主題為"我看見",透過生命時區的概念,表達每位創作者的生命經驗;我們很榮幸邀請到 8 位性侵害倖存者,透過書寫、繪畫與攝影等不同形式,完成了 16 件作品,他們透過創作,或爬梳複雜的思緒,或訴說經歷創傷的苦痛,又或是表達克服困境的欣喜,一一描繪出自己此刻生命所在的時區,以及所經歷、所看見的人生風景。

此外,「性侵害創傷復原之路作品展」今年已邁入第五屆,除了線上有聲書網站,我們亦將在 2022 年 10 月 1 日舉辦為期一個月的實體展覽,並免費發行活動小冊收錄參展作品,期待讓更多性侵害倖存者知悉專業服務的重要性、願意透過專業的協助踏上復原的道路,也讓更多人認識性侵害事件的本質及它所帶來的影響。

主辦單位
organizer

「助人專業促進協會-性侵害創傷復原中心」受衛生福利部補助成立,服務對象為早期或童年經歷過性侵害事件之倖存者,透過表達性藝術治療等多元的介入模式,幫助倖存者能面對過往的性侵害事件,進而達到創傷復原與療癒,同時提升自我保護能力、自我價值感,恢復生活適應能力,預防再次經歷性侵害事件。

活動參與人員
督導
潘含恕
心理專業人員
邱春蘭、王莉如、羅敏霜
專案人員
賴佩吟
專案製作統籌
呂芳萱
視覺設計
黃于倫
網頁視覺介面設計
周偉仁
網頁程式與互動設計
蕭宇彤
佈展執行
張詩晨
錄音、聲音製作
范峻瑞
配音
 高曼華、林郁婷(復原中心助理)
聯絡我們
地址
33066 桃園市桃園區復興路 207 號 16 樓 1601 室
TEL
03-3359532
主辦單位
organizer1
指導單位
sponsor1
organizer2